本報太原11月12日訊(記者王佳麗)近日,省工信廳發布的《山西省“十四五”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提出,到2025年,全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形成100家優質企業,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140億元。
《規劃》提出,要以加快建立具有區域競爭優勢、自主創新的軟件產業生態為主線,以引進和實施一批重大項目為抓手,著力突破核心技術,積極培育新興業態,持續深化融合應用,提升軟件產業創新力和競爭力,將我省打造成中西部信創產業生態和創新高地,充分釋放山西轉型發展的新動能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,我省將培育發展高端工業軟件,面向煤化工、電力、裝備、冶金等重點行業需求,以傳統企業升級改造為市場牽引,加緊研發和推廣制造執行系統(MES)、集散控制系統(DCS)、企業管理系統(ERP)、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(PLM)、供應鏈管理(SCM)等工業軟件,以市場帶企業,以企業促發展。同時加強重要工業領域軟件解決方案定制化深度應用。
在做大做強行業應用軟件方面,圍繞我省制造業轉型升級需要,培育發展鋼鐵、煤炭、白酒、能源等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,提高制造業數字化水平,借助軟件定義、智能服務,推動傳統制造業產業鏈“跨鏈強鏈”發展,向現代服務業轉型。圍繞數字經濟發展趨勢,培育發展數據標注產業,打造能源、交通、金融、醫療、環保特色人工智能數據基地。發展建立數據交易、知識產權評估等生態體系,形成大數據產業發展新生態。
我省將大力培育名園名企名品。按照產業化聚集、功能化服務、產業鏈支撐、生態化發展的標準,支持山西軟件園、清控創新基地、太原中北軟件園建設;針對龍頭軟件企業創新鏈、產業鏈、資金鏈、人才鏈中的薄弱環節延鏈補鏈強鏈,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,帶動產業鏈相關配套及上下游企業健康發展;引導軟件企業開拓業務領域,優化傳統軟件功能,研發新技術和產品,促進產品應用和服務拓展,在基礎軟件、工業軟件、工業互聯網、大數據服務等領域打造山西軟件品牌。